日期
人物库
张元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
少习《毛诗》。
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
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
,有《伐檀斋集》。
伐檀斋集》十二卷,明张元凯撰。
元凯字左虞吴县人
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再督漕北上,自免归。
少受毛氏诗,折节读书,寄情诗酒。
王世贞常序其诗,比之于沈庆之曹景宗
元凯殁后,世贞曝书,得其行卷,自叹知之未尽,复作诗以酹之。
今并载四部稿中。
其诗大抵推陈出新,不袭窠臼,而风骨遒上,伉壮自喜,每渊渊有金石声,所作西苑宫词,静志居诗话谓其高出世贞之上。
他如北游诸律,亦多不失矩矱,盖其才华本富,又脱屣名利,胸次旷夷,故当琅琊历下之派盛行,而能不囿于风气,宜世贞之心折不置矣。
余所善张将军,居平呐呐,若不出口,而其勒悍卒,挽强弩,跃马顾盼,有凭陵广武意。
至于命亲,知浮大白,鲸吸牛饮,飞不及停,居然高阳酒人也。
酒后耳热,慷慨谈说天下事。
或意有所不可,白眼骂坐,皆稍稍避去,其人当不能为诗,即为诗,而得一二易水语,发立骨飞,以附于燕赵之后止矣。
顾其所读书必西京后,而开元前。
于格,务跻于武德贞观,而稍稍柔之,以齐梁之月露,其语务出于不经人道,宁有瑕璧,而无完珷玞,此语之在天地,人人能得之,然亦人人耳相剽,若太仓陈陈相因矣。
汰而使之,精创而使之新,非有沈深刿刻之思,未易致也。
今举其所谓精者、新者,不以归他人,而归之张将军然乎否也?
嗟夫,士固不可皮相也,吾居恒怪。
夫脱胄珥貂者,例不能为文,语即有之,而若沈始兴之授口,曹竟陵之险步,偶然之所发,亦噏呓幸中耳。
前仅一孟德,后仅一处道,光彩琅琅,戈戟间若盘龙之正始风流不旋踵而以文败矣。
今天下幸承平无事,故张将军不治兵,而得以其间治诗,第仅能以一诗人名张将军,而所谓勒悍挽强,顾盼凭陵之态,敛之乎伊吾嗫嚅之地而已矣。
然使张将军而以一诗人名于天下后世,彼固甘之。
何者,彼睥睨于其僚舍,而数从余于东海上,不以余之侘傺龌龊而有倦心意者,其有真嗜也。
将军名元凯,尝督运为千艘帅,再掌卫篆。
诗凡十二卷,名之曰伐檀集,盖以其斋故云。
万历戊寅岁长至日弇州山人王世贞元美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彭祖远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篯铿
传说中远古时人
陆终氏之子。
相传尧时举用,历夏至殷末,约八百余岁,常食,善导引行气。
封于彭城故称彭祖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彭祖姓彭名剪一云名篯铿一云姓篯,陆终第三子,祝融之孙,颛顼之玄孙。
历事唐虞夏,至商为守藏史,年七百馀岁,一云八百岁。
有《养性经》一卷。
(《淮南子。
说林训》:「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
」高诱注:「一说彭祖黄帝时学仙者。
葛洪神仙传》:「彭祖帝颛顼之玄孙。
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寿终也。
」谨案经传无神仙之说。
论语》「窃比于我老彭。
」包曰:「老彭,殷贤大夫
」《释文》引郑曰:「老,老聃。
彭,彭祖
」皇侃《疏》曰:「老彭,彭祖也。
年八百岁,故曰老彭也。
老彭亦有德无位。
」皇习见神仙家言,故以八百岁释「老」,非经意也。
《郑语》史伯曰:「祝融后八姓,大彭、豕韦为商伯,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商灭之。
」韦昭曰:「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
」又曰:「彭祖,大彭也。
」《史记。
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一曰昆吾,三曰彭祖
」《集解》引虞翻曰:「名,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
」《索隐》引《世本》:「三曰篯铿,是为彭祖
」《周书。
尝麦解》:「皇天哀,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竹书纪年》:「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
」合而断之,知彭祖国名即大彭,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虞封国,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此其实事也。
论语》之老彭,未知何人。
即如郑说,或是彭祖国之支族,入仕,因以国名名之,后世传会,乃谓彭祖以房中术寿八百岁,此不经之谈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有爌明 1400 — 1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0—1472 【介绍】: 宗室。
太祖孙,周定王朱橚子。
永乐初封镇平王
嗜学工诗。
作《道统论》数万言。
又采自夏至元历代公族贤者作《贤王传》。
马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嘉定人字敬瞻
正统末,以天文生除漏刻博士
读书负经济略,精占候。
工诗画,画宗郭熙
天顺元年岳正左迁钦州同知,亲友莫敢饯别,独遗诗送之。
字敬瞻嘉定人
钦天监刻漏博士
(张日永吴中人物志》:马轼精绘事,与戴文进、谢廷循同擅画名于京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伽跋澄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众现。
罽宾国人也。
渊懿有识量。
博究三藏。
特善禅数经。
诵阿毗昙毗婆沙。
精入其义。
纵浪诸国。
以弘化为己任。
苻坚建元十七年
关中
初大乘经典未广。
禅数学方盛。
现既至。
道俗归之。
以为法匠。
秘书郎赵正
请出阿毗昙毗婆沙梵本。
道安等宣译。
现口授。
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缀其文。
佛图罗刹宣译之。
秦沙门敏智润以词。
建元十九年四月集译。
至秋方毕。
又以婆须蜜胡本自随。
明年昙摩难提僧伽婆共执梵本。
沙门佛念宣译。
慧嵩笔受
道安法和对挍。
现有威仪。
关中追法焉。
后不知所终。
僧伽跋澄
此云众现。
罽宾人
毅然有渊懿之量。
历寻名师备习三藏。
博览众典特善数经。
闇诵阿毗昙毗婆沙贯其妙旨。
常浪志游方观风弘化。
符坚建元十七年
来入关中
先是大乘之典未广。
禅数之学甚盛。
既至长安咸称法匠焉。
符坚秘书郎赵正崇仰大法。
尝闻外国宗习阿毗昙毗婆沙而跋讽诵。
乃四事礼供。
请译梵文。
遂共名德法师释道安等集僧宣译。
跋證口诵经本。
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
佛图罗刹宣译。
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晋本。
伪秦建元十九年译出。
自孟夏至仲秋方讫。
初跋又赍婆须蜜梵本自随。
明年赵正复请出之。
乃与昙摩难提僧伽提婆三人共执梵本。
秦沙门佛念宣译。
慧嵩笔受
安公法和对共校定。
故二经流布传学迄今。
戒德峻虚靖离俗。
关中僧众则而象之。
后不知所终。
佛图罗刹
不知何国人
德业纯粹该览经典。
久游中土善闲汉言。
其宣译梵文见重符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惇南宋 1147年9月4日 — 120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赵惇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温文皇帝 1189年—1194年
绍熙 1190年—1194年 五年七月宋宁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
孝宗第三子。
孝宗时封恭王
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
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
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太子孝宗不许。
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
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
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在位六年。
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
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乾道七年,立为太子
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
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
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
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
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
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
在位六年,年号绍熙
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
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
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严南朝宋 363 — 4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范氏
豫州人也。
年十二。
为儒。
深明诗礼。
十六为沙门
以解义称。
从什公游。
为一时流辈所推。
建邺
止东安寺。
宋高祖礼遇特异。
方伐长安
载与俱。
行。
文帝嗣位。
尤所钦敬。
于法未甚信崇。
元嘉十二年
京尹萧摹之请制民间建寺铸像。
侍中何尚之
吏部羊玄保曰。
朕少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因果之事。
昧然未究。
所以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信敬故耳。
范泰谢灵运尝言。
六经法度。
本在济世。
必求妙道。
当以佛经指南。
比见颜延之析达性论。
宗炳难黑白论。
其说汪洋。
大明至理。
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民。
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因出摹之所上疏曰。
卿等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
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横目之俗。
多不敬信。
以臣庸陋。
独有愚勤。
寔惧缺薄。
上玷大法。
更蒙奖论。
重有愧耳。
然前代群英。
则不负明诏矣。
渡江而来。
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起王坦之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
及亡高祖兄弟。
王元琳昆季。
范汪孙绰张玄殷凯。
或宰辅冠冕。
或人伦羽仪。
或置情人天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皆倒心归依。
其间比对。
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钟。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悉举者。
汉魏
奇杰辈出。
不可胜数。
慧远法师云。
释迦之化。
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原。
齐俗亦为要务。
窃味此言。
有契至理。
若使家家持戒。
则一国息刑。
佛图澄适赵。
而使二石减暴。
罗什在秦。
苻健损虐。
神道助教
昭然可观。
不可诬也。
而摹之所请。
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其意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伪难分。
去取未易耳。
至如土木之工。
虽若糜费。
然植福报恩。
未易顿绝。
臣比斟酌。
进退未安。
今日面奉德音。
实用欣抃。
羊玄保进曰。
此谈盖天人之学。
岂臣昧陋。
所宜与闻。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无取于此耳。
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仁德则兵气销。
傥以孙吴为志。
动期吞并。
亦将无取于尧舜之道。
岂特释教而已哉。
悦曰。
释门之有卿。
如孔门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崇敬教乘。
颜延之著离识论。
先以其检上帝。
辩之。
酬酢终日。
笑曰。
公等殆不愧支许也。
东海何承天
佛国用何历。
曰。
天竺夏至之日
方中无影。
盖天之中也。
五行用土色黄。
数以五。
八寸为尺。
十两当汉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讨覈分至。
推较薄蚀。
顾步光影。
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
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措词。
后波利国人来。
果同说。
任豫受焉。
慧观谢灵运
详定涅槃经。
梦神诃之曰。
涅槃尊经。
何以辄加斟酌。
惕然而觉。
欲尽收前本。
时识者曰。
此欲戒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
宜即于详定时。
见梦也。
以为然。
后又梦神告曰。
君以佛经之力。
必当见佛。
元嘉二十年殁。
寿八十一。
释慧严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精鍊佛理。
迄甫立年学洞群籍。
风声四远化洽殊邦。
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同行。
曰。
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
遂行。
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未甚崇信。
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
乃与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
尚之曰。
朕少来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三世因果未辩厝怀。
而复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
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
近见颜迎之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
明佛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
未全经通。
即以相示。
委卿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悠悠之徒多不信法。
以臣庸蔽独秉愚勤。
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度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
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
或置情天人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
其间比对则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中。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
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慧远法师尝云。
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
窃寻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
故佛澄适赵二石减暴。
灵塔放光苻健损虐。
故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貌难分祛取未易。
铜土木虽縻费滋深。
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耶。
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唯释教而已耶。
悦曰。
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严观诸僧。
辄论道义理。
颜延之著离识观及论检。
辩其同异。
往复终日。
笑曰。
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
乃问
佛国将用何历。
云。
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土德色黄。
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覈分至推校薄蚀。
顾步光影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婆利国人来。
果同说。
任豫受焉。
大涅槃经初至宋土。
言致善。
而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措怀。
乃共慧观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加之品目。
文有过质颇亦治改。
始有数本流行。
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
厉声谓曰。
涅槃尊经何以轻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
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
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矣。
诏曰。
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
奄尔迁神痛悼于怀。
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
弟子法智。
幼有神理。
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
便论议数番。
雅厝通无地。
雅顾眄四众曰。
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
乃变风变雅作矣。
于是声布楚郢誉洽京吴。
善成实及大小品。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
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糟练佛理。
迄甫立年。
学洞群籍。
闻什公在关。
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
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
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仝行。
曰。
檀越此行。
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遂行。
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羊玄保进曰。
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
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何尚之曰。
夫礼隐逸。
则战士怠。
仁德
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惟释教而已耶。
悦曰。
释门有卿。
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与诸僧论道义。
颜延之著离识。
及论检。
辩其仝异。
往复终日。
笑曰。
公等今日。
无愧支许。
后著无生灭论。
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
以博物著名。
乃问
佛国行用何历。
云。
天竺夏至之日
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
土德。
色尚黄。
数尚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覈分至。
推挍薄蚀。
顾步光影。
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
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婆利国人来。
果仝说。
初大涅槃经。
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厝怌。
乃共慧观
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
加之品目。
梦见一人。
形状极伟。
厉声谓曰。
涅槃尊经。
何以趣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
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
何容即时方梦。
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
必当见佛也。
宋元嘉二十年
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喝能
全台诗
僧喝能(?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方外人士。
在台期间,居于弥陀寺,巡台御使张湄有〈和喝能上人长至韵〉、〈游弥陀寺喝能上人〉等诗,与之相酬唱。
乾隆六年八年(1741~1743)左右在台。
〖参考张湄柳渔诗钞》,收在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施懿琳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宪新朝 ? — 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 【介绍】: 新莽人
弘农掾。
析人邓晔等起兵攻京师仓,以校尉,将兵北度渭水,入左冯翊界,北至频阳,所过迎降。
莽死,公宾就王莽首见
自称汉大将军,舍东宫,妻后宫。
后为更始部将申屠建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兰香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人
相传有渔父于湘江洞庭之滨拾得三岁女子,怜而养之。
长至十余岁,天姿奇丽。
忽有神人自空下携女去。
临去,自言乃仙女杜兰香,以有过降谪。
其后传闻兰香降张硕家授道。
渔父后亦习道,不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明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海盐人俗姓王字雪江号石门子
出家于天宁寺,晚习定于钱塘果山
有《雪江集》。
明秀字雪江弘正间僧。
巨目阔吻,面骨巉岩,肖枯木怪石。
少时即好为诗。
孙太白郑少谷方棠陵沈石田诸人善。
处士朱朴陈鉴结社,所谓雪江和尚是也。
族出海盐王氏。
祝发天宁寺
晚习定于钱塘果山石门郭公泉侧。
夜梦陈姓者,揖曰:“西有月岩,请观前生所为诗。
”旦乃求之,榛莽中果得月岩刻元人诗题曰《雪江陈天瑞》。
因怅然有悟。
著有《雪江集》。
其诗清隽新警,美不胜收。
有送王阳明谪官云:“蛮烟瘦马经山驿瘴雨寒鸡梦早朝惊为杰句他如与许平野云渔舟弄春水野屋卧秋云子重归云矮床地远坐开卷老鹤天晴鸣近人宝叔寺云林寒巢雀病石峻着花危南国云病起药苗缘径长行荷叶近衣香逢童序班云江城踏雪沽酒山雨篝灯客在门晚坐云山深长日净扫地木落清秋高捲帘湖上云朱阁捲帘惊燕子画船呼烛照花枝寄胡秋田云江冷水深龙卧月山空树老鹤巢烟皆为时所诵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雪江海盐王氏子。
出家天宁寺
钱塘果山,归老海门。
有《雪江集》。
名明秀号石门子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明秀字碧天,川人也。
自蜀入,止于荆门,四十馀年。
一日沐浴礼佛,谓其徒曰:吾西去矣。
趺坐禅榻,合掌喃喃,火自内出,焚及胸际,犹号佛不绝,须臾而化。
盖平止一敝榻,横陈墙下,不与窗壁相连,其下常积薪,蒸便于取爨,故与其徒话别时,未见伏火,不虞其自焚也。
及燄迸烽烈,始相骇异,知其积诚有素,信非偶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斯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字悦支号庾山
初度于海盐慈会寺,后隐灵祐道林庵。
工诗。
有《幻华集》。
斯学字悦支号庾山海盐慈会寺僧。
好行脚,南陟台雁,北至岱岳
嘉则少君纬真百谷诸公游,筑庵于灵祐
有《幻华集》。
姚叔祥称其肆力三唐,句高前哲。
嘉则赠诗曰:“古寺云林深复深,秦山秦水足高吟。
行人问是何僧住,彷佛当年支道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悦友海盐慈会寺僧。
后隐灵佑道林庵,有《幻华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宗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栗忱号隐谷
乾隆间顺天乡试不中,三就本省乡试,始中举人
会试失败后,经营商业,北至辽蓟,南达楚粤,获利甚多。
生平乐于助人。
筑寿松堂,藏书甚富。
杭世骏等为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鲁山
秦人,尝游诸名山,北至燕赵,遂以诗名京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玄高南朝宋 402 — 44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冯翊万年魏氏。
其母𡨥本邪见。
而女兄特信。
为母祈生无异见子。
以奉大法。
起门户。
𡨥忽梦梵僧散华空中孕。
而生
香光连旦夕。
因名灵育
里闾敬之。
别名世高
年十二求出家。
父母以其尚少难之。
一日有书生。
欲归隐中常山者。
过宿家。
父母以托之。
是夕见父老之祖饯者纷然。
明日皆复至其家。
乃悟以为畴昔之来者。
盖神所迎也。
留书生处两日。
既得师。
因易名玄高而薙落焉。
年十五。
问道要于石羊寺之浮驮跋陀禅师
顷之遽有悟入。
跋陀不敢以师礼见。
旋居麦积山
善邻居之高行沙门昙弘
时昙无毗。
自西北至
妙于禅观。
又亲之旬日。
毗辄反问未决之义。
及毗西归。
有妖比丘
谗于河南王世子曼曰。
今聚徒将为国害。
曼信而欲杀之。
其父河南王不许。
河北
既至。
居林阳堂山。
山盖地仙宅也。
夜闻钟磬声。
门弟子百馀辈。
有玄绍者。
尝指地出水给众。
如绍者又十一人。
昙弘尤见礼于河南王
间谓王曰。
希世之瑞也。
王何以𢷤之。
贫道殊为王惜之也。
王迎
将赴命出山。
草木辄摧。
偃石塞路。
不得行。
曰。
吾志在弘道。
而自滞岩穴。
于尔鬼神亦无益也。
路乃可进。
王郊迎以为国师
游梁土。
沮渠蒙逊礼敬特甚。
门弟子僧印自谓已得阿罗汉。
假以神力。
使于定中。
闻十方无尽世界诸佛所说之法不同。
于一夏。
寻其所见不尽。
愧惧忏悔。
时魏拓拔焘据平城
每侵凉境。
焘舅阳平王社。
同归魏都。
太子拓拔晃师事之。
晃尝被谗。
焘疑之。
晃以语
为作金光明忏。
焘乃梦其先祖让焘。
不当以谗疑太子
焘既觉。
以梦语群臣。
臣下皆称太子无过。
待之如初。
下书将让位。
且使太子典国。
朝士庶民。
称臣上书如表。
但以白纸为别焉。
崔皓𡨥谦之者。
皆焘宠臣。
惧晃纂承不利于己。
乃谓曰。
太子前实有谋。
但结玄高
以道术。
致先帝恐陛下耳。
若不诛
必为大害。
焘大怒。
敕收杀之。
才四十三岁。
元嘉二十一年也。
时梁土沙门慧崇同被害。
弟子玄畅。
时在云中。
忽见一人来曰。
君师可痛。
以马借之。
日驰六百里。
至魏都未晡泣曰。
和尚神力当为我起。
于是高开目瞪视。
谓诸弟子曰。
大法应化。
随缘盛衰。
盛衰在迹。
理恒湛然。
但惜汝等行如我耳。
玄畅南度得无他。
汝等死后法当更兴。
善自脩心。
无令中悔。
言讫即化。
沙门法达号呼曰。
圣人去世我何用生。
应声见云中。
顶礼乞救。
曰。
不忘一切。
宁独君耶。
问曰。
和尚崇公
并生何所。
曰我愿生恶趣。
救护众生。
已生安养矣。
和尚已升何地。
曰。
吾弟子中有知之者。
访弟子。
皆曰得忍菩萨。
释玄高
姓魏
本名灵育
冯翊万年人也。
母寇氏本信外道。
始适魏氏首孕一女。
即高之长姊。
生便信佛。
乃为母祈愿。
愿门无异见得奉大法。
母以伪秦弘始三年
梦见梵僧散华满室。
觉便怀胎。
至四年二月八日生男。
家内忽有异香。
及光明照壁。
迄且乃息。
母以儿生瑞兆。
因名灵育
时人重之。
复称世高
年十二辞亲入山。
久之未许。
异日有一书生寓家宿。
云欲入中常山隐。
父母即以凭之。
是夕咸见村人共相祖送。
明旦村人尽来候
父母云。
昨已相送今复觅耶。
村人云。
都不知行。
岂容已送。
父母方悟昨之迎送乃神人也。
初到山便欲出家。
山僧未许。
云父母不听法不得度。
于是暂还家启求入道。
经涉两旬方卒先志。
既背俗乖世。
改名玄高
聪敏生知学不加思。
至年十五已为山僧说法。
受戒已后专精禅律。
关中有浮驮跋陀禅师在石羊寺弘法。
往师之。
旬日之中妙通禅法。
跋陀叹曰。
善哉佛子。
乃能深悟如此。
于是卑颜推逊不受师礼。
乃杖策西秦隐居𧂐山。
山学百馀人。
崇其义训禀其禅道。
时有长安沙门释昙弘
秦地高僧隐在此山。
高相会。
以同业友善。
时乞佛炽槃跨有陇西西接凉土。
有外国禅师昙无毗。
来入其国。
领徒立众训以禅道。
然三昧正受既深且妙。
陇右之僧禀承盖寡。
乃欲以己率众。
即从毗受法。
旬日之中毗乃反启其志。
河南有二僧。
虽形为沙门而权侔伪
恣情乖律颇忌学僧。
昙无毗既西返舍夷。
二僧乃向河南王世子曼谗构玄高
云蓄聚徒众将为国灾。
曼信谗便欲加害。
其父不许。
乃摈河北林阳堂山。
山古老相传云。
是群仙所宅。
徒众三百。
往居山舍。
神情自若禅慧弥新。
忠诚冥感多有灵异。
磬既不击而鸣。
香亦自然有气。
应真仙士往往来游。
猛兽驯伏蝗毒除害。
学徒之中游刃六门者百有馀人。
有玄绍者。
秦州陇西人
学究诸禅神力自在。
手指出水供洗漱。
其水香净倍异于常。
每得非世华香以献三宝。
灵异如绍者又十一人。
绍后入堂术山蝉蜕而逝。
长安昙弘法师
迁流岷蜀道洽成都
河南王藉其高名遣使迎接。
既闻被摈。
誓欲申其清白。
乃不顾栈道之难。
冒险从命。
既达河南
宾主仪毕。
便谓王曰。
既深鉴远识何以信谗弃贤。
贫道所以不远数千里。
正欲献此一白。
王及太子𧹞然愧悔。
即遣使诣
卑辞逊谢请还邑。
广济为怀。
忘忿赴命。
始欲出山。
山中草木摧折崩石塞路。
咒愿曰。
吾誓志弘道。
岂得滞方。
乃风息路开。
渐还到国。
王及臣民近道候迎。
内外敬奉崇为国师
河南化毕进游凉土。
沮渠蒙逊敬事集会宾发胜解。
西海有樊僧印
亦从受学。
志狭量褊得少为足。
便谓已得罗汉顿尽禅门。
乃密以神力令于定中备见十方无极世界诸佛所说法门不同。
于一夏寻其所见永不能尽。
方知定水无底大生愧惧。
时魏虏拓跋焘僣据平城
军侵凉境。
阳平王社请同还伪都。
既达平城
大流禅化。
太子拓跋晃
为师。
一时被谗为父所疑。
乃告曰。
空罗抂苦何由得脱。
令作金光明斋七日恳忏。
乃梦见其祖及父。
皆执剑烈威。
问汝何故信谗言抂疑太子
惊觉大集群臣告以所梦。
诸臣咸言。
太子无过。
实如皇灵降诰。
太子无复疑焉。
盖高诚感之力也。
因下书曰。
朕承祖宗重光之绪。
思阐洪基恢隆万代。
武功虽昭而文教未畅。
非所以崇太平之治也。
今者域内安逸百姓富昌
宜定制度为万世之法。
夫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序。
授子任贤安全付。
所以休息疲劳式固长久。
古今不易之令典也。
朕诸功臣勤劳日久。
当致仕归第雍容爵颐神养寿论道陈谟而已。
不须复亲有司苦剧之职。
其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揆。
更举良贤以备列职。
择人授任而黜陟之。
孔子曰。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于是朝士庶民皆称臣于太子
上书如表。
以白纸为别。
时崔皓寇天师先得宠于
纂承之日夺其威柄。
乃谮云。
太子前事实有谋心。
但结高公道术故令先帝降梦。
如此物论事迹稍形。
若不诛除。
必为巨害。
遂纳之。
勃然大怒。
即敕收
先时尝密语弟子云。
佛法应衰。
吾与崇公首当其祸乎。
于时闻者莫不慨然。
时有凉州沙门释慧崇
是伪魏尚书韩万德之门师。
既德次于
亦被疑阻。
至伪太平五年九月
崇公俱被幽絷。
其月十五日就祸卒于平城之东隅。
春秋四十有三。
是岁宋元嘉二十一年也。
当尔之夕门人莫知。
是夜三更忽见光绕高先所住处塔三匝还入禅窟中。
因闻光中有声云。
吾已逝矣。
诸弟子方知已化。
哀号痛绝。
既而迎尸于城南旷野。
沐浴迁殡。
兼营理崇公别在异处。
一都道俗无不嗟骇。
弟子玄畅时在云中。
去魏都六百里。
旦忽见一人告云以变。
仍给六百里马。
于是扬鞭而返。
晚间至都。
见师已亡。
悲恸断绝。
因与同学共泣曰。
法今既灭颇复兴不如脱更兴。
和上起坐。
和上德匪常人。
必当照之矣。
毕高两眼稍开。
光色还悦。
体通汗出。
其汗香甚。
须臾起坐谓弟子曰。
大法应化随缘盛衰。
盛衰在迹理恒湛然。
但念汝等不久复应如我耳。
唯有玄畅当得南度。
汝等死后法当更兴。
善自修心无令中悔。
言已便卧而绝也。
明日迁柩欲阇维之。
国制不许。
于是营坟即窆。
道俗悲哀号泣望断。
沙门法达
为伪国僧正
日久未获受业。
忽闻怛化。
因而哭曰。
圣人去世当复何依。
累日不食。
常呼上圣人自在。
何能不一现。
应声见飞空而至。
顶礼求哀愿见救护。
曰。
君业重难救。
当可如何。
自今以后依方等苦悔当得轻受。
曰。
脱得苦报愿见矜救。
曰。
不忘一切宁独在君。
又曰。
法师崇公并生何处。
曰。
吾愿生恶世救护众生。
即已还生阎浮。
崇公常祈安养
已果心矣。
又问。
审法师已阶何地。
曰。
我诸弟子自有知者。
言讫奄然不见。
密访诸弟子。
咸云。
是得忍菩萨。
至伪太平七年拓跋焘果毁灭佛法。
悉如高言。
河西沮渠茂虔
时有沙门昙曜
亦以禅业见称。
太傅张潭伏膺师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成真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时道士
名不详。
开元末,玄宗召其住蓬莱院,问道术,不答。
寻乞请归山。
去后于壁上见诗一首,预言“蜀路西行,燕师北至”。
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三五引《仙传拾遗》。
全唐诗》存诗1首。
张咏北宋 946 — 10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
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
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
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
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
旋遭排挤出知陈州
卒谥忠定
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
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
有《乖崖》。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
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
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
二年通判相州
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银台司兼掌三班院
五年,出知益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五年,改知永兴军
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
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
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
八年八月卒,年七十。
谥忠定
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
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
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
字复之号乖崖
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
工诗善赋,有《乖崖》。
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
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
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
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
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
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
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
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
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传晚清 1841 — 1895
全台诗
胡传(1841~1895)字铁花一字守三号钝夫安徽绩溪人
咸丰六年(1856),随父亲至上海求学。
咸丰八年(1858),通过上海县试;次年,通过松江府试。
咸丰十八年(1868)入上海龙门书院,追随刘熙载习经史。
在龙书院三年,关心时事,潜心古代军事地理学,尤嗜《读史方舆纪要》。
同治九年(1870)岁贡就职训导
后经保奏,以直隶知州补用,分发江苏
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来台,三月巡抚邵友廉委派,赴大嵙崁内山察看前线军情地势。
不久,担任「全台营务处总巡」。
以六个月的时间走遍台湾全岛,南到恒春北至沪尾(淡水),并深入后山:台东花莲宜兰,甚至远达外岛澎湖,亲赴全台三十一营、二十八哨、二队,考察防务设施及训练情形。
接著,担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办理台南盐务,积弊一清,盐务大有起色。
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奉委「代理台东直隶知州」一职,兼「镇海后军各营」统领,大力扫除军中鸦片,加强后山防务。
台任职三年多,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二十八日止,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始奉命内渡;于是年八月十五日,病逝于厦门,年五十五。
在台期间留有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其中对台湾山川地形、人文政治都有详明的记载。
兹以胡传所著《台湾日记与禀启》(台银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所录诗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那连提黎耶舍南北朝末隋初 490 — 589年8月2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尊称。
北竺乌伤国人。
弱冠出家。
备闻正教。
既登具足。
遍访圣踪。
天梯石台之奇。
龙庙宝塔之胜。
并躬顶礼。
无所遗逸。
尝有异尊者。
见舍而谓之曰。
苟能静脩。
当證道果。
游涉徒劳。
终无所成舍不从艰关诸国。
乃届齐境。
文宣皇帝
天宝七年
也。
时舍齿方强仕。
气貌雄雅。
物议惮之。
诏安置天平寺
号翻经三藏
礼遇隆至。
内出梵本千馀夹。
为建道场。
以示尊崇。
躬拜伏。
顾谓群臣曰。
此三宝洪基也。
故宜偏敬。
初译众经五十馀卷。
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等。
二十馀人监掌。
沙门法智
居士万天懿。
度语。
未几诏授舍昭玄统。
俄为都。
及齐历告终。
教亦随替。
避地东南。
不遑宁处。
绵历四载。
有隋御宇。
光复大法。
开皇二年。
七月。
奉玺书。
偕弟子道密等入
大兴善寺
冬十二月
即事翻译。
前后出菩萨见宝月藏日藏法胜毗昙像头精舍大乘总持等经论一十七部。
沙门法纂僧琛明芬
给事道宝笔受
昭玄沙门昙延
昭玄沙门灵藏等二十馀人。
监护。
舍年迈行厉。
每以舍利弗陀罗尼自课。
梦身作佛。
境界殊妙。
后住广济寺
外国僧主
抚存羁旅。
得其欢心焉。
久之不疾而化。
适满百龄。
开皇九年。
八月二十九日也。
那连提黎耶舍
隋言尊称。
天竺乌场国人。
正音应云邬荼。
荼音持耶反。
其王与佛同氏。
亦姓释迦
刹帝利种。
隋云土田主也。
由劫初之时先为分地主。
因即号焉。
今所谓国王者是也。
舍年十七发意出家。
寻值名师备闻正教。
二十有一得受具篇。
闻诸宿老叹佛景迹。
或言。
某国有钵。
某国有衣。
顶骨牙齿神变非一。
遂即起心愿得瞻奉。
以戒初受须知律相。
既满五夏发足游方。
所以天梯石台之迹。
龙庙宝塔之方。
广周诸国。
并亲顶礼仅无遗逸。
曾竹园寺一住十年。
通履僧坊多值明德。
有一尊者深识人机。
见语舍云。
若能静修应获圣果。
恐汝游涉终无所成。
尔日虽闻情无领悟。
晚来却想悔将何及。
耶舍北背雪山。
南穷师子。
历览圣迹仍旋旧壤。
乃睹乌场国主真大士焉。
自所经见罕俦其类。
试略述之。
安民以理民爱若亲。
后夜五更先礼三宝。
香花伎乐竭诚供养。
日出升殿方览万机。
次到辰时香水浴像。
宫中常设日百僧斋。
王及夫人。
手自行食。
斋后消食习诸武艺。
日景将昳写十行经。
与诸德僧共谈法义。
复与群臣量议治政。
暝入佛堂自奉灯烛。
礼拜读诵各有恒调。
了其常业乃还退静。
三十馀年斯功不替。
王有百子。
诚孝居怀。
释种馀风胤流此国。
但以寺接山阜。
野火所焚。
各相差遣四远投告。
六人为伴。
行化雪山之北。
至于峻顶。
见有人鬼二路。
人道荒险鬼道利通。
行客心迷多寻鬼道。
渐入其境。
便遭杀害。
昔有圣王。
于其路首。
作毗沙门天王石像。
手指人路。
同伴一僧错入鬼道。
耶舍觉已。
口诵观音神咒。
百步追及。
已被鬼害。
自以咒力得免斯厄。
因复前行。
又逢山贼。
专念前咒便蒙灵卫。
贼来相突对目不见。
循路东指到芮芮国。
突厥乱西路不通。
反乡意绝。
乃随流转。
北至泥海之旁。
南岠突厥七千馀里。
彼既不安远投齐境。
天保七年届于京邺。
文宣皇帝极见殊礼偏异恒伦。
耶舍时年四十。
骨梗雄雅物议惮之。
缘是文宣礼遇隆重。
安置天平寺中。
请为翻经。
三藏殿内梵本千有馀夹。
敕送于寺。
处以上房。
为建道场供穷珍妙。
别立厨库以表尊崇。
又敕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等二十馀人。
监掌翻译。
沙门法智居士万天懿传语。
懿元鲜卑。
姓万俟氏
少出家师婆罗门。
而聪慧有志力。
善梵书语工咒符术。
由是故名预参传焉。
初翻众经五十馀卷。
大兴正法。
弘畅众心。
宣帝重法殊异。
躬礼梵本顾群臣曰。
此乃三宝洪基。
故我偏敬。
其奉信推诚为如此也。
耶舍每于宣译之暇。
时陈神咒。
冥救显助立功多矣。
未几授昭玄都。
俄转为统。
所获供禄不专自资。
好起慈惠乐兴福业。
设供饭僧施诸贫乏。
狱囚系畜咸将济之。
市廛闹所多造义井。
亲自漉水津给众生。
又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
依泉旁谷制极山美。
又收养厉疾男女别坊。
四事供承周给。
又往突厥客馆。
劝持六斋。
羊料放生受行素食。
又曾遇病百日不起。
天子皇后躬问起居。
耶舍叹曰。
我本外客。
德行未隆。
乘舆今降。
重法故尔。
内抚其心惭惧交集。
健德之季周武克齐。
佛教与国一时平殄。
耶舍外假俗服。
内袭三衣。
避地东西不遑宁息。
五众彫窘投厝无所。
俭饿沟壑者。
减食施之。
老病扶力者。
随缘济益。
虽事力匮薄。
拒谏行之而神志休强。
说导无倦。
此负留难便历四年。
有隋御寓。
重隆三宝。
开皇之始。
梵经遥应。
爰降玺书。
请来弘译。
二年七月
子道密等。
侍送入
大兴善寺
其年季冬草创翻译。
昭玄沙门昙延等三十馀人。
令对翻传。
主上礼问殷繁。
供奉隆渥。
年虽朽迈行转精勤。
曾依舍利弗陀罗尼。
具依修业。
梦得境界。
自身作佛。
如此灵祥杂沓。
其例非一后移住广济寺
外国僧主
存抚羁客。
妙得物心。
忽一旦告弟子曰。
吾年老力微不久去世。
及今明了诫尔门徒。
佛法难逢宜勤修学。
人身难获慎勿空过。
言讫就枕。
奄尔而化。
时满百岁。
开皇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也。
初耶舍先逢善相者云。
年必至百。
亦合登仙。
中寿果终。
其言验矣。
登仙冥理犹难测之。
然其面首形伟特异常伦。
顶起肉髻耸若云峰。
目正处中上下量等。
耳高且长轮埵成具。
见人荣相未比于斯。
固是传法之硕德也。
法主既倾哀惊道俗。
昭隆之事将渐坠焉。
凡前后所译经论。
一十五部。
八十馀卷。
即菩萨见实月藏日藏法胜毗昙等是也。
沙门僧深明芬给事道宝等度语笔受
昭玄沙门昙延昭玄沙门灵藏等二十馀僧。
监护始末。
至五年冬
勘练俱了。
沙门彦琮制序具见齐周隋二经录。
寻耶舍游涉四十馀年。
国五十馀。
里十五万。
瑞景灵迹胜寺高僧
驶水深林山神海狩。
无非奉敬。
并预惩降。
事既广周未遑陈叙。
沙门彦琮为之本传。
具流于世。
时又有同国沙门毗尼多流支。
隋言灭喜。
不远五百由旬。
来观盛化。
开皇二年
于大兴善。
译象头精舍大乘总持经二部。
给事道宝沙门法纂笔受
沙门彦琮制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宝琼陈朝 504 — 5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4—584 【介绍】: 名或作璚
南朝陈僧。
东莞人,号称白琼
俗姓徐
幼年出家,师事沙门法通
后师南涧仙师。
博通经论,尤精《成实论》。
受戒五年,即为法主
扬州大彭城寺。
梁武帝大通年间即弘扬《成实论》。
入陈,陈武帝请于重云殿讲经。
文帝时敕为僧正,后又为宣帝讲道。
海东十二国慕其名,遣使奉金帛,求其画像以归。
有《成实论玄义》、《成实论疏》等。
释宝琼
姓徐氏
本惟。
东莞避难辞
后居毗陵曲阿县焉。
祖邕齐右军
僧达梁临川王咨议
并高器局崇遵儒素。
洁润山水峰澜早被。
身长七尺五寸。
背胛龙文。
口三十九齿。
异相奇挺。
故能疏秀风采蕴籍威容。
少鄙锦裳便欣毳服。
绮年出俗。
师事沙门法通
初见而嗟重。
深为道器也。
不使服勤。
年过志学。
欲禀光宅寺云法师义。
但以经藏飙拔声实沸腾无碍奔涌谈吐横逸。
窃疑词富兼骇唱高。
及移听南涧仙师。
研精数论。
名解映彻洞殚义窟
仙尝览私记。
三复嗟赏。
后于高座普劝写之。
自尔门徒传写此疏。
初受具年已能覆述。
未登五岁便为法主
仍与仙公杭衡敷化。
梁高祖三教妙旨罔不疏通。
选扬名德分寄弘道。
琼之高义简在帝心。
爰降纶绂入寿光殿。
言重茂林更轻云阁。
便辞还乡之建安寺
上黄侯哗分竹此邦。
每深尊敬情兼师友。
彼郡一旦老少相喧竞
建安伽蓝白龙出现。
奔排到寺惟见讲。
有识之士异而目之为白琼焉。
素与简子周弘正早申莫逆。
彼骤噫曰。
夫有希世之才。
而不在京华开导。
乘桴之叹令人太息。
乃为学侣复请还都发成实题。
僧正慧令。
切难联环。
乃徐拂麈尾从容而对。
令乃引远公旧责曰。
不疾而速杼轴何为答曰。
不思造业安得精固。
令闲举止雅音调。
宾主相悦殊加称尝。
梁祖年暮惟事薰修。
臣下偃风情言扇俗。
搢绅学者必兼文义。
所以屡开理教。
维摩涅槃道被下筵惠飞上席。
解颐利齿木舌锋牙。
畯塞骈罗烟随雾涌。
亦有明王丰貂纡青拖紫车马溢于寺衢。
衣簪满于法座。
斯感物之盛罕有如也。
茂灌民誉之重任孝恭词笔之富。
皆执卷稽疑伏膺请业。
恭息世谟。
蔬菲好学。
后进英华随父共听。
偏深玄义遂讲涅槃。
传瓶不失于兹乃验。
未仍入道奄至无常。
顶暖信宿手屈三指。
复与诸天飞下住宅。
对父谈话宛若平生。
褒赞出家称扬法利。
俄将翼从凌虚而没。
留香在室经日不消。
故知彼此异人躬为学众。
诚难测其本量也。
逮梁室版荡有建业
武帝尊法嗅味特深。
数引金言频开玉谍。
降狎言笑询访名理。
永定三年夏
于重云殿阁正弘大品。
梦朱衣神。
礼而谏曰。
波若多难。
仰祈疾讲。
频尔数转词逾恳到。
至七月十日
乃白僧曰。
昨夜神人见催经馀一卷。
午前取讫讲竟出宫殿。
雷雹已响。
还才至寺骤雨便零。
震动云雷一时都尽。
岂非胜人宣法幽冥敬重。
陈祖升遐方知前告。
文帝纂历礼异弥深。
郁下丝纶。
京邑大僧正
辞让虽切敦喻更隆。
乃顾当仁俾膺范物。
遂之斯任。
然以金陵都会朝宗所依。
刹寺如林义筵如市。
五部六郡果含苗杂。
惟调水乳罕和盐梅。
多没象泥终枯鸟树。
乃镇之以清净。
驭之以无为。
篇禁不烦遮罚每省。
故僧尼仰之自肃。
道俗称之益敬。
七众日用而不知。
四远钦风而不足。
故得法位久司疵谤无玷。
陈表退去而复升。
始终惟令于是乎在。
僧之于此任熏灼威仪。
翼卫亚于王公。
服玩陈于郑楚。
故使流水照于衢路。
吏卒喧于堂庑。
临已来顿祛前政。
自营灵寿惟从息慈。
坏色蔽身尼坛容膝。
萧然率尔有位若无。
朝野嘉其真素。
同侣美其如法。
海东诸国图像还蕃。
顶礼遥敬。
古人有言。
匪驰令誉孰动殊方。
其见贤如此。
至德二年甲辰之岁二月二十三日
才觉不豫。
建初寺宝琼法师当时之偶对也。
少而共学声德齐扬。
尔夕神人忽来报曰。
彭城僧正今先无常自梦上天有疏请讲。
三月二十日
正念告终。
遗诫掩坎不烦铭志。
春秋八十一。
有诏慰焉。
丧事所须随由资给。
仍以天子卤簿仗。
借为荣饰。
终古所希幸也。
四月五日窆于钟山之阳名僧旧墓。
尔时填逵咽陌哀恸相奔。
皂素惊嗟郊垧失色。
入京将临法席。
既无人识不许房居。
乃求僧正慧超寄南涧住。
闻未许。
见而骇曰。
此少俊当绍吾今位。
法门所托何虑无房。
即命寺纲忻然处置。
孝宣请讲太子常迎。
屡见神人形甚长伟密来翼从。
末为大将军章照讲。
感亦然。
又非测也。
然其厚德容众。
鸣谦俭约。
出处无忤。
言行无择。
剋壮不休孜孜讲道。
吐音遥奕发义昭彰。
或遇勍手时逢命的。
薄麾象扇灌已冰消。
故寔繁有徒服而无斁。
及晚僧望益重居处逾轻。
帷屏罔设饰用不置。
腊岁参谒黑白磨肩。
方便他行避斯荣供。
斯可谓狎人世而空闲。
绾司存而无事也。
又圣人至理开士微言。
月落参横清诵无逸。
及烛然香馥忏礼方宵。
迹怠心勤外和内秘。
宣扬之暇。
绰有馀闲。
兼采玄儒每穷子史彫虫藁隶体物摛玄。
并入性灵悉能该洽。
又可谓不挠大猷无遗小道也。
凡讲成实九十一遍。
撰玄义二十卷。
讲文二十遍。
文疏十六卷。
讲涅槃三十遍。
制疏十七卷。
讲大品五遍。
制疏十三卷。
馀有大乘义十卷。
法花维摩等经。
并著文疏。
故不备载。
布在州邑
兄孙普光。
承藉风训立履贞确。
思慕平昔追攀日永
与同学道庄明解。
树碑于金陵之旧墟。
其文慧日道场释法论
入室驰声见于别纪。
解升堂流誉王领江都
隋末尚存。
安危未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